青岛市北 > 正文

市北五只“瞪羚”跃上省榜单 营商沃土连年培育“专精特新”

2021-03-10 10:09 来源:市北政务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9日讯 “瞪羚企业”是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的数量往往是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风向标。近日,2020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名单公示,市北区有5家企业荣耀上榜,数量占全市的12.5%。

“种子”过硬:企业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性高

作为上榜企业之一的青岛森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在航天数字化三维智能设计软件开发和实施服务领域深耕16年,2020年度实现营收2000万元,近两年研发投入强度持续达到5%,同时拥有19项软件著作权、2项软件产品、2项发明专利。

该公司副总经理尹延东介绍说:“公司设计的全三维数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应用在我国重点型号的卫星、火箭、雷达等方面。目前我们正在服务航天的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青岛中瑞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此次也成功跻身省级“瞪羚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搭建瑞芯、中瑞云和SaaS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战略模块,为智慧城市提供出行领域数字基建解决方案。去年公司营收额近4亿元,近两年营业收入持续超过35%。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和成长性指标是入围“瞪羚企业”的两个必要因素。这5家上榜企业的共同特征正是突出的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性。这些“瞪羚企业”既代表市北区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不断飞跃,也为该区推进创新中心核心区和RCEP试验基地建设增添不竭动能。

“土壤”丰沃:市北精准滴灌铺设“黄金跑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企业在一鸣惊人之前,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研发积累,有的历经十余年才逐步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市北区持续给予企业以专业化、个性化和全方位的帮扶政策,为企业铺设出可纵横驰骋的“黄金跑道”。面对创业期面临的融资难、税费高、人才稀缺等问题,市北区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滴灌”的扶持政策。

在融资方面,市北区重点发展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在急需短期资金周转时,可向国有平台公司出资成立的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提出申请。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并中标(成交)的民营企业可通过政府采购合同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在税费减免方面,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以自用及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可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可免征增值税。

在人才红利方面,民营企业新引进培育的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可分别享受6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生活补贴。

从市北区科技局获悉,去年市北区拨付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和研发投入奖励5573万元,兑现区级人才工作奖励资金约523.94万元,今年预计还将拨付约645.49万元。

服务“引路”:辅助符合资质企业成功加冕

每天翻看微信里300多家软件公司信息,提醒其申报项目的截止日期,耐心回答每一项咨询,字斟句酌地把关企业申报材料——这是市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科高级工程师原泉繁忙的工作常态。

“我负责市北区整个信息化行业政策辅导以及协助企业向国家、省、市级进行相关申报工作。”原泉介绍,除了日常的交流,他还要走访相关企业。

“像森科公司,对申报时间、项目、享受哪些奖励等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因此错过很多机会。”原泉说,为此,他成了森科公司的“贴身助手”,助其成功上榜。“我会提醒企业日常就要备齐所有要件,避免出现符合条件却因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而错过当年申报的遗憾。”

在市北区,像原泉这样为企业精准匹配上升路径的“引路人”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协助下,资质优异的企业均顺利“加冕”。去年,市北区在软件信息领域培育上规模企业3家,青岛市领军、高成长性软件企业3家;奖励优秀软件产品5个;创建软件行业标准企业50家。与此同时,11家企业申报“瞪羚企业”、17家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平台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园区申报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5家基地申报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报送质量和数量与往年相比均大幅度提升。其中,柠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5家企业荣登省级瞪羚企业名单,4家企业荣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创历年来新高。

市北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说,市北区今年将继续开展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挖掘、遴选、培育工作,建立高成长企业培育库,计划培育认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评选2家“隐形冠军”,力争新增1-2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3家省“瞪羚企业”、1家省准“独角兽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