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 > 正文

社会救助换挡升级 兜好市北民生底线

2020-12-14 14:23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2月14日讯 “十三五”以来,市北区通过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扩大社会救助政策覆盖面、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等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从2016年以来历经5次调整,涨幅达到32.4%。截至今年年底,保障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达到11644人,累计发放资金6.54亿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4955户次,发放救助金4336.78万元。

今年以来,市北区民政局大力实施临时救助“绿色通道”,救助疫情致困人员49人,发放救助金4万余元;落实“平台审核+入户核查”双保险模式,精准识别19个部门、38项家庭数据;加快推进“社会救助+N”模式,为低保、特困、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

便民化救助,全面提升救助效率

“谢谢你们,天天上门给我送一日三餐,伙食太好了,我都胖了两斤了。”疫情隔离期间,家住市北区的刘女士不仅领到了临时救助金,还收到了街道工作人员送来的可口饭菜。

疫情期间,刘女士的家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身体健康的她则在家自我隔离。街道工作人员立刻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市北区民政局,该局指导街道为其开通了临时救助绿色通道,按照低保标准给予三倍低保救助金1980元,还派社区人员每天为她送餐、购买生活必需品。

市北区民政局对困难家庭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将工作环节从8个精简为4个,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推行证照核验和告知承诺制等方式,压缩社会救助申请材料,减证便民;建立小额临时救助街道直接审批制度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等。

疫情期间,市北区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临时救助,累计救助疫情致困人员49人,发放救助金4万余元,全部在申请后的24小时内发放到位。

精准化扶贫,一户一策分类施救

“多亏了你们的耐心开导和无私援助,帮我渡过人生难关,让我重拾信心,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太感谢了。”坐在轮椅上的王先生,做完截肢手术不久,身体仍需康复,可是精气神十足,这和前段时间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今年4月,河西街道河崖社区的工作人员在一处小煤屋内发现了王先生,那时的他急需做截肢手术,疫情期间他没有收入无法凑齐手术费用,自暴自弃的他整日酗酒,搞得小煤屋内杂乱不堪。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对其住所进行了全面清扫和环境消杀。

随后,河西街道社会事务办边深入了解王先生的个人情况,边为其规划下一步救助方向。一次次上门服务、耐心开导;一份份的暖心食物、爱心物资……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王先生不仅成功入院接受了手术,还收到了1320元的临时救助金。为了确保他后续的生活稳定,工作人员还为他办理了残疾证,申请了保障房,曾经心灰意冷的王先生终被感动卸下心防,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据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采取社会救助“平台审核+入户核查”双保险模式,对申请人涉及的19个部门、38项家庭数据精准识别;建立社会救助一人一档,将涉及救助工作的全过程造册登记、入档管理,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底数清、流程顺、救助准,提高了社会救助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精细化服务,创新扶志救助模式

年初新冠肺炎肆虐,河西街道白某一家不幸染病,经过医院的悉心救治,一家三口顺利康复出院,在这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白某夫妻二人相继确诊后,家中的孩子一时间无人照顾。既没有经济来源,又无法照料孩子,这让夫妻俩心急如焚。街道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垫付了1980元的临时救助金,社区工作人员则跑前跑后帮白某的孩子联系临时住所和看护事宜,后来孩子确诊,与母亲同住。他们病愈出院居家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一趟趟地送生活必需品,还经常通过微信询问他们的近况,让白某一家十分感动。

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市北区民政局联合社会组织、爱心人士走访慰问9名孤儿和75名困难家庭残障儿童;开通“在一起”等心理咨询热线,为困难群众搭建爱心保护盾;鼓励低保家庭成员积极融入社会,不断探索“社会救助+N”模式,实现困难人群多维度帮扶机制,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缓解受困家庭生活压力,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换挡升级,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