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 > 2016版青岛市北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他,用篆刻记录"中国梦"

2018-04-25 15:50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中国梦、工匠精神、大国外交、富国强军……这些被记录在十九大报告里的名词,被家住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的李守敬用刻刀逐一刻在印章中。昨日,记者在李守敬家看到,300多枚以十九大报告内容为主题的印章,全部篆刻完毕,并被仔细拓印成一幅长达30多米的长卷。 

进厂拜师学习模具雕刻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李守敬家时,他正在整理近日刚完成的300多枚十九大系列印章。不算宽敞的客厅中,基本被一个大书桌占据,书桌上摆满大小各异的篆刻印章。58岁的李守敬告诉记者,满桌的印章都是他3个月来创作的十九大系列印章,总共有300多枚。他已经将这些印章拓印在宣纸上,装裱成一幅长达30多米的长卷。长卷开头是“不忘初心”4个遒劲的毛笔字,随着卷轴缓缓展开,一枚枚或墩重、或灵动的印章依次显现。“中国梦”“四个意识”“大国外交”“富国强军”“工匠精神”……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字眼化为古朴雅拙的篆刻文字。 

“我当学徒的时候每月工资才22元,而现在我和老伴的工资都花不完……看着身边的变化,我总想做点什么,表达我的心情。”李守敬告诉记者,他1980年在青岛圆珠笔厂参加工作,那时的圆珠笔经常作为赠送纪念品,笔杆上要烫金印上会议或赠送单位的名字。他分配的工作就是手工雕刻烫金用的金属模具。“厂里的师傅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参加过省里毛主席像章的创作雕刻。”李守敬说,他在师父手把手的传授下,很快掌握了模具雕刻技术。因为从小对美术书法有所偏好,他开始将金属模具雕刻的技术运用到其他与刀刻相关的艺术创作中。1986年前后,他自学了刻瓷,给外贸单位制作带有仕女图的刻瓷盘、刻瓷瓶,每个刻瓷作品能得到3美元的报酬,这笔钱在当时也是不小的数目。 

创作前先研习十九大报告 

“这是我刻的第一枚方章,我觉得它最有分量来概括全卷。”李守敬从书橱里拿出一枚10厘米见方的印章,上面刻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李守敬这次系列篆刻的第一枚印章。李守敬说,十九大闭幕后,他就琢磨要创作一个篆刻系列,内容就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内容。李守敬一边着手搜集刻章的石头,一边仔细研读报告,脑子里同步琢磨着整条长卷的设计。他选取的印章石料是红章石,这种石料不但石质圆润容易受刀,而且文理颜色美观。他将十九大报告从头到尾研读了两三遍,从中选取重点词句,作为印章创作内容。期间,他在书店买到一本《十九大报告关键词》,这为他的篆刻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讲述】 

篆刻创新更容易辨识 

传统篆刻讲究疏密有致,刻字要“破边”“破残”,原本均匀的线条要故意削去一点,使同一笔画出现几处“藕断丝连”。“创作长卷目的是让大多数观众认识字形,因此就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章法,要兼顾艺术性和普读性。”李守敬说,为让这幅作品更容易辨识,虽然印章上的文字仍采用秦文、大篆、小篆、方篆等字体,但没有用“破”的方法,而是尽量保持笔画的圆润饱满。让读者每枚印章上都能认出几个字,然后顺着意思一读,也能把印章内容猜出来。 

记者留意到,与普通印章不同,其中有不少方形石料的六个面,都刻满文字,一块石料就能创作6方印章。李守敬说,印章石料的价格比较贵,这样在一块石料上6面篆刻,可以省下不少石料。李守敬说,从今年1月起,他就开始创作这个篆刻系列作品,现在终于完成,并拓印成长卷,这也算了了他一个心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